民间借贷约定的利息过高不受法律保护

2024年08月29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民间借贷是很常见的一种资金流动方式。朋友之间、邻里之间甚至是陌生人之间,都可能因为急需用钱而产生借贷行为。但是,有些人在借贷时会约定较高的利息,那么这些高利息是否都能得到法律的支持呢?答案是否定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为什么民间借贷约定的利息过高不受法律保护。

1. 什么是高利贷?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高利贷”。简单来说,就是指那些收取远高于市场平均利率的借贷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伴随着不公平的条款,容易导致债务人陷入困境。

2. 利率上限

为了保护借款人的利益,防止高利贷现象泛滥,我国法律对民间借贷的利率上限进行了明确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如果约定的利率超过了这一上限,那么超出部分的利息就不受法律保护。

3. 过高利息的风险

4. 如何合法约定利息

既然高利率不受保护,那么怎样才能既保障出借人的利益又不触碰法律红线呢?

5. 应对高利贷的策略

如果你不幸陷入了高利贷陷阱,应该怎么办?

6. 结语

民间借贷虽然便捷,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借贷双方都应遵守法律法规,合理约定利率,避免陷入高利贷的泥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借贷关系的公平与和谐。


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