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因为借款问题而陷入纠纷,尤其是在涉及到“保证人”的时候。那么,“保证人”这三个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一、保证合同是什么?
保证合同其实是为了确保债权能够得到实现而设立的一种合同。简单来说,就是当你借钱给别人时,如果担心对方还不上钱,就可以找一个“保证人”来担保。这样,如果债务人(也就是借钱的人)不能按时还款,债权人(也就是放贷的人)就可以要求保证人来偿还债务。
二、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保证有何不同?
保证又分为两种类型: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这两种类型的保证在责任承担上有很大区别。
一般保证:在一般保证的情况下,保证人享有一种叫做“先诉抗辩权”的权利。这意味着在主合同(即借款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且就债务人的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仍不能履行债务之前,保证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也就是说,债权人必须先去追讨债务人的财产,只有当债务人的财产无法偿还债务时,才能找保证人还钱。
连带责任保证:而在连带责任保证的情况下,保证人就没有这样的先诉抗辩权了。一旦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债权人既可以要求债务人偿还,也可以直接要求保证人偿还债务。这种情况下,保证人和债务人承担的责任是相同的。
三、未约定保证方式怎么办?
有时候,人们在签订保证合同时可能并没有明确指出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那么,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呢?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如果在2021年1月1日之前签订的保证合同没有明确说明保证方式,一般会被认定为连带责任保证;而在2021年1月1日之后签订的,则默认为一般保证。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最好在签订合同时明确指出保证方式。
四、借条上只有签字算不算保证人?
在民间借贷中,经常会出现第三方在借条上签字的情况。那么,这个签字的人到底是“见证人”还是“保证人”呢?
如果在签字落款处明确标注了“担保人”、“保证人”字样,那么这个人就会被认为是保证人。但如果只写了名字,没有特别说明身份的话,就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判断了,比如签字人与借款人之间的关系、借款用途等。当然,为了避免混淆,最好还是在借条上明确标注身份。
五、保证期间如何约定?
保证期间是指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有效时间。这个时间需要在保证合同中明确规定,而且这个时间既不能早于借款履行期限,也不能与借款履行期限同时结束。
六、保证金额能否高于借款金额?
保证金额通常不应高于借款金额,但保证范围除了本金之外,还包括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以及实现债权的费用等。因此,保证人最终需要承担的金额可能会比借款金额多。
七、保证人在承担保证责任时有什么权利?
保证人在承担了保证责任之后,可以获得追偿权,即可以向债务人追讨自己垫付的款项。此外,保证人还享有抗辩权和拒绝履行权等权利。
八、结论
总之,“保证人”这三个字不仅仅是简单的担保意思,它背后涉及到了很多法律上的细节和责任划分。因此,在充当保证人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不要轻易为他人作保,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